• RSS订阅 加入收藏  设为首页
38:聖道秘法

第十一回 學佛起源 魔障生滅

作者:大寰宇宙高真   来源:大寰宇宙高真   阅读:200   评论:0

第十一回_學佛起源_魔障生滅


第十一回  學佛起源 魔障生滅


夫道者,覺路也。使人人歸於覺路,乃引迷入悟,而修出迷途也。然必由淺入深,道本無為,而法可作,則是道為體,法為用,體用俱備,性命雙修,循序漸進,未有不能,入於佛境之奧妙也。


吾佛開教以來,只與人結緣,不與外道結冤,無論在家之人,或出家之眾,須要學忍辱慈悲,誠心精進,持戒尊嚴,宜要四相皆空,一塵不染身心,如此何有仇之可結乎。


當初釋迦佛,生平不與人計較,有廣大慈悲,且十分涵養,雖被歌利王,割截身體,節節分開,其時歌利王問佛,有怨恨心否。佛說並無怨恨之心,反對歌利王說,若成道之後,決定對你先渡。


有此慈悲之忍辱,方能證位大雄,得涅槃,大覺金仙之極果,永不生不滅,皆由能忍辱懷柔,以得六神通俱足,則無所不知之事也。故佛門以空說法,能空一切幻境,無人無我,無聲無臭。


既然無人我之見,有何怨恨之心,可出現哉。須知釋迦佛,在雪山苦行,不貪生,不怕死,若貪生怕死者,非大丈夫之所為也。釋迦佛,自己認識,幼年出家學道,不比中年之人,有化了氣質之性,事物能看透。


故自己深加琢磨,幸遇佛之根基深固,屢次受其父王怒責,又受種種刺激,佛並無半點怨恨,或退道之心。所以希望世人,須知佛之苦行,又成道以後,對渡世之慈悲苦心,講經說法許多年,所留經書亦不少。


所以世上之修道者,免入黑暗之路,亦是佛之德庇也。觀看世上之修真學道者,意義不明徹,亦不加究讀,致邪正真假難明,一旦入於偏門,每多碌碌,以渡過一生,到老來亦無所成就,實可嘆可悲也。


吾佛婆心渡世意切,苦口講玄機,望使人人,同歸正等正覺之路也。故自將在世所學之法,盡述與諸善男信女,效用可修,以了俗緣,而同登道岸,雖其言平淡通俗,但其理實現精微。


須勇猛精進,採取真材實料,依皈教法修造,完成本性明朗,安身築基立命,超出世外,作一個逍遙自在菩薩。修真學道,若能視性命,為一大事,看破塵緣,將情境一刀兩段,萬有皆空,急以脫塵離俗。


世人若不尋個出頭路徑,終日爭名奪利,貪妻愛子,至壽終,無常一到,萬事皆空矣。至此死期臨頭,何是我之財物,何是我之妻子,己經無半項是自己之物,只有善惡二字,可隨身帶去。


所以世人,觀看世上,所有萬物皆是真,於吾佛視之,如浮雲朝露,亦如夢幻泡影或風前燈。雖然三期修法,學道應在火宅,而心須能無塵俗之念,妻為朋,子為伴,千魔百障,順其自然。


生死存亡,苦樂富貧,任憑天斷,立大丈夫之品行,抱古聖賢仙佛之志念,用此一點真氣,時時使其上昇,念念皆仁,如此即真向道,何懼而憂道之不顯明哉。道者,自無而生有,乃自然而然之法也。


進道之人,莫生愚想,未曾學道,即望成道,未曾守戒,即望作佛,只生妄想,巧詐百計,四相未忘,五蘊不空。五蘊者,色受想行識也。蘊者,積集之義,因世人由色受想行識等之五法,積集而成身,故謂五蘊也。


一 色蘊,色謂有形物質,即眼耳鼻舌身意之諸根,愛受染者色也。


二 受蘊,謂眼耳舌鼻身意之六識,而領受色聲香味觸法六塵之作用也。


三 相蘊,謂意識應於六塵而起,思想之作用也。


四 行蘊,行者,造作之義,謂意識思想諸塵,造作善惡諸行之作用也。


五 識蘊,謂了別之義,對境而知分別,各事物之心識,舉例,電氣,能電死人,火能燒死人,米榖可食,能活世人,水亦能生活人,能知事物之相質,即謂識也。


五蘊不空 四相不忘


學道之人,若五蘊不空,四相不忘,雖然外貌儼然衣寇,看來如真修之狀態,其實內心幾同禽獸,名利之心不改,是非之心常存,奢華為念,而浪費無程度,只恐衣服,或飲食不及人。


不應當得之財物,而望僥倖可獲得,常望所思所為,貪求事物皆能如願,若逢不如意之事,則發生怒氣,又多嗔恚,或貪安閑,不願努力,此種出家之人,是借道靠佛為名,其實行為,只望能安頓其身也。


如此之人,雖說學道,可惜心意未純,掛號為道,心不在道。依此看來,何不及早還俗歸家,染苦為樂,何必久住玄門,靠道借佛營生,造下無邊罪過哉。故此種人,不但不能超拔自身,而來世亦決定墜落深淵矣。


誠柔而用


道者,以誠而入,以柔而用,以信而修,道心即堅固,觀古及今,學道如牛毛,成道如免角,多是不誠心,無真意體會,故少成仙佛之果也。若看學道之人,心中大概,多有欲望,能早日成仙作佛,以逍遙自在之念。


此慾字一字,人人本有,人若無欲,心志不高,況且此欲意,若欲得好者,陽氣時時上昇,若欲不好者,心暗如黑雲,蔽在日月矣。所謂好者,謂之正氣也。正氣者陽也。即道心也。


心暗者濁氣也,人心也。學者若用人心,以求真道,真道定不可得,若用道心,以求真道,真道則現在目前矣。所謂人心者,即迷昧貪求之心也。道心者,即天良慈悲發現之心。


修學之人,無雜念之心,求大道者,真道不求而自得。修煉內功,最重要者,乃在卻病,但並非只卻風寒熱濕燥火之六氣病也。亦須要卻去貪慾、嗔恚、愚癡、邪見、偏愛、偏惡、驕慢、狐疑、嫉妒、執拗之十毒病也。


此十毒病若能卻去,清淨百病不生,可以延年益壽,可以成仙作佛,為聖為賢。須知十毒之病,若不能卻去,任其學道修煉,亦決定不能成道也。致而大道未得全成,不能超生了死。


十毒病


1.貪慾者,只欲貪色聲香味觸法之六慾,以滿足私己之偏心,乃用不合道理之法,而強奪詐取也。


2.嗔恚者,逢不合心意之事,即發出無明火,而怨上恨下,或言語半句不說,雖要說話,但其言語,一言如千斤之重,所出口皆是惡聲音,或亂喝罵,以用圓眼睜眼怒視人也。


3.愚痴者,不知亦不識,乃無聰明呆教之徒,不但不聽人教,反用惡脾氣壓倒人,其實事理不能通達也。


4.邪見者,不正之見解,乃應該做之事項,亦不願窮究真理出現,只一味抱自己之心,所思之意,而言行動作,實不能符合公眾之道理也。


5.偏愛者,只能愛護一方面,如對自己所親近者,則用私偏心,而特別愛惜保護,雖有差錯過失,亦不甘責備,若對自己之丈夫妻子,或徒眾,亦是同一論也。


6.偏惡者,即對自己所厭恨之人,用私偏心對待,雖然其人有善點,不但不表揚稱讚,反而用無理之責備,只望他人順其意見,總不辦明善惡是非,家人外眾,亦同一論也。


7.驕慢者,乃自誇才能,則看人不起,又自尊自高,亦不服人,亦不受人勸解教示,諫諍也。


8.狐疑者,心性不穩定,時常多疑他人,欲侵害自己,巧不該疑而疑也。


9.嫉妒者,常抱不平念頭,若看他人有錢財,有才能,有勢力,或受人尊敬,或做事業順利成功,則起妒恨之心也。


10.執拗者,若不至急改過,決定無藥可治此症矣,因此種之人,不認自己之偏差,只要固執到心底,亦不聽他人勸解諫諍教示也。


今幸逢有病,亦有藥可治療,願世人切要拿去治療,免致愈染愈重,亦難治療也。須知孔聖所說「格物」二字,亦是教人格除心腹臟腑中,所有邪毒污穢,須先清潔心中十毒,然後窮究物理,方能貫通。


要知格物之法,乃將自心時時反觀,如明鏡時時拂拭,不使其惹染塵埃,此即格致誠正,乃治療十毒病,最好方法也。然必先除清,酒色財氣,去其外感,後絕十毒病,去其內傷。


此病若再治好,病根自斷,病體自癒,然後大道可修,長生可得,身體既能健康,就是世上之活神仙,豈可說待死後,方能為仙為佛乎。若有道德之人,就是仙佛,作惡之人,即是鬼魔,在生或死同一論說也。


人倫道德


觀看世人,大多數,對大道無緣,雖然不欲煉大道,亦須種人生之善因,男守三綱五常,女遵三從四德,以為人道之根本,若得根深蒂固,欲望大道成功,則無難也。


須能依本課程之內意,章章回回深究,照前面第一回之規律,以進表上疏,發出誓願取信,皈依佛法僧之三寶,戒除殺盜淫妄酒之五戒,五戒若不能全守之人,亦可採用方便法,而皈依之也。


一旦皈依以後,切不可違背教規,而亂為破戒,必須要行善造功,以望消除歷劫,所牽纏來之冤孽債,雖然逢此世,能知懺悔立功,對此冤孽債,恐一時亦難以消盡,故對於邪魔之考驗,須要倍加注意也。


修行心要堅定


世人在歷劫,所造來之善惡,善有善根,惡有惡根,所以根緣之淺薄深厚,皆有註定,名雖註定,亦要由心而定,只在願修不願修之差別而已,天下無難事,只怕心不堅,千萬事總由心造。故心須能堅,學佛始能成功也。


須知有道德之人,頭上常現出紫氣上昇,天魔就不敢侵,學者若無雜想,那有心魔所生。又行善之人,其頭上有白氣,天魔時時來考驗。因此善行之階段,尚未入道之範圍,故心意未純,恐再有生出妄想,而被心魔擾亂。


總要抱精進之志,天魔心魔自消,切莫有生出退志,若如此定被魔之侵也。再有作惡之人,其頭上有黑氣沖出,此黑氣邪魔最喜親近,此三項氣,原由心所造之善惡,而顯露紫白黑之氣也。


皈依三寶 遵守五戒


學道起初,雖發心宣誓,皈依三寶,以守五戒,亦須要謹遵,師尊之法言法訓,常要慈心下氣,恭敬一切大眾,不可使性縱情,依心所欲亂作,或妄念千般,自損真氣。更宜捨己從人,以身作則,最忌傷生害命。


勿謂吾不如人,即起嫉妒之心,而欺賢壓智,休謂他人不及吾,便生輕慢之意,而不尊敬上下,莫抱好勝心,只歡喜事事勝過他人,則生欺凌侮辱心。休起槓高念,而驕傲看不起道伴或朋友。


須能反思,吾不如他,是自己修積未到,又他人不及吾,是其時運未來,所以學道,不分大小尊卑之別,亦不論富貴貧賤智愚,男女老幼,皆用平等心,以化渡修學。須以道德者,尊為大,不可自作聰明,反被聰明所誤。


古今許多聰明,反誤自身。看天下之事,只有學而知之。若全無學,只生而知者,能有幾人乎。故好學者,必定事事成功,即如金如玉之可貴,若不好學,而放蕩者,半項不成,就如草茅之不貴也。


雖有金銀財寶,亦不為貴,貴在仁義道德,身為天子無道,亦不為貴。若乞丐成道,就不為賤,切莫看富貴,而動其心,逢貧賤之時,則移其志,視自身已死,學死中得活,以無生無死也。


食無求飽 居無求安


修行之人,原是不求安,亦不求飽,只要大道真理,能得明徹,便可以了道,豈不知君子之人,謀道不謀食,能拋棄三心。若看小人修持,只望謀食,而不謀道,三心常存,即永失真道矣。


須知歷來之聖賢仙佛,都在心意上用功夫,而能忍耐以修成者。所以心正而身自正,所行之事亦正矣。心若邪,而身定亦邪,所行之事亦邪矣。故修學之人,必先正其心,然後以誠其意。


若心不正,而意亦不誠,意若不誠,妄念百端,則離道遠矣。此妄念一起,心神遷移,六賊順此擾亂心田。若知收復尚妙,若不知收復者,即永失真道矣。所以修學之人,大道成功,亦是心意助成,失敗亦是心意所累也。


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


當知學道之人,魔障極強大,無學無魔,愈深學魔愈高矣。所以煉靜,到中途之時,遇功夫之進退,令人生出懶惰之心,或因被食慾睡慾之阻,以退道者不少,要管教他人,雖是容易。


實說自己妥管制自己,有難中加難也。道心若無堅固,諸魔順其心亂之機會,而入心竅,或生於身中。魔生於心者,即名利情愛,是非人我,得失之因素。魔生於身者,乃疾病饑寒苦樂,反復得意之關頭也。


此兩者,未能解脫,定枉將歷年之功夫,以盡放棄,所以修學之人,若不能將魔關,一切斬開,總難高上天階也。學道之人,苦根不能盡,智慧就難開。當於苦處求真功夫,能受一番苦驗,即退一番魔障。


若受過十分之苦驗,即魔氣全消矣。須知吾佛之心,執一不二,不在受苦途中,而移其心志,若起一妄念,正是著魔,終身被迷矣。故修道之人,總要看生死二字,如虛空之有無,亦不可一定貪生,又不可一定求死。


生亦由天,死亦由天,不可固執於有,亦不可沉迷於無,能知如此省思者,魔則不侵身,心自靜也。雖為修學之人,亦有真心修煉者,亦有圖名買譽者,亦有偷生逃避者。多半談有談無,只飽食終日,無所用心。


癡心妄想不停,都是此幻氣未消之故,致著魔也。今盼望修學之人,切莫為名為利,而誤大道也。若讀此章,從頭至尾,看讀清楚,而後則知吾佛在世,苦修成道之法,方可做學道之常識也。


靜坐三法


靜坐之法有三種,乃普通坐法,單盤坐法,雙盤坐法,總之理有定理,法無定法,由人隨便不拘束,不阻礙心神之不安寧,能隨時入靜就好,何法都可以用。坐在蒲團上,用鼻吐出腹中濁氣,約量幾回。


至腹中爽快,身中覺暫靜,將舌搭天橋,以吞甘露,眼要露一線之光,即半閉半開,平視回光返照玄關,亦要兼守丹田,防止濁氣上昇。靜中切忌,埋頭昏沉之魔病,靜中知覺身正,則前任脈,後督脈自通。


呼吸要微細,緩綾而長,不可粗急而淺短,在玄關丹田之間,則血氣自順,元氣自固,七情不肆,則不隨便受染六塵,百病不治而自消。每日子午卯酉,是天地轉陽氣時候,所以依照四時而坐,即容易得靜,順手而得法。


在靜坐之時,要絕雜念思慮,用真意隨呼吸,一往一來,一上一下,覺有透丹田玄關之間,勿遲勿速,任其自然。覺得口鼻之氣似無,由其自如,須知在靜中之境界,多般皆是陰魔之變化。


切不可初學坐工,即妄想作仙佛,若有妄想之念頭,被那天魔心魔陰神看透心事,即在靜中變草野。做蓬萊仙境,設出龍華,變 假老母 假佛 假仙,來引上瑤池,見 老母娘,此妄想,終致落空,無道可得也。


吾佛當初在世,靜到若亡若存之時,有狂虎張牙舞爪,大蛇現身,遇此境來,吾全然抱死,而不在意也。又遇到杳杳冥冥,即入無我之境,另一境界,亦不之來相視也。知有人送金銀財寶來,吾亦不在意也。


昏迷之間,見美貌女子,亦不理會她,存正念,而不改其志,又遇道未圓。正在靜中,有天神帶玉詔來開讀,說要接吾上天臺,封果位,化來一隻白鶴,今吾坐上,生出種種虛幻,欲敗吾真道。


受此許多,奇奇怪怪之事來,若不是念頭抱得穩,其時若有毫釐之差,即失之千里矣。學道若能煉到諸般景象,入眼皆空者,已經得真靜也。所謂靜坐,佛曰萬法歸一,乃不為境遇阻其懷,而亂道心。


亦不為名利擾其衷,而失真意,早晚修持,朝夕不離,將俗心變為道心。以凡骨煉成佛體,色相皆空,萬緣不染,然後自不執人我,亦不著形相,若落於人我眾生壽者,則生著相之心,此皆非靜坐之道。


大道本來無形無相,學道若用有形有相者,已入歧途矣。故坐功之人,心要能空寂,空無所空,自得真空,然後大觀自在,其時真種由尾閭關,直上玄關,久久煆煉,自成舍利,透出泥丸宮,即現吾光明本性矣。


年輕學道,慾盛亦要調制,謹慎保持,雖有虔誠靜坐,久而全無發現進步,反而消漏者,此必有虧德缺功之事,必要懺悔,加添從善,修功補過,方得容易精進也。亦有修道者,非但信心不能堅固,而有犯速成弊病。


明知功夫未到,便思證果,如此豈不是妄想乎。願下界蒼生,既能聞此妙道,須要腳踏實地,樂道修真,若得真靜,美女當前亦不知。又有堅志,雖是患難,刀槍臨頭亦不怕,一心煉道,以求大功成就也。


然學道者所知,若魔障之關打不破,必無道可學也。須知在家者,有妻子之情愛所牽纏,在外者,有名利之兢爭,色慾之所染。所以修煉大道之人,須將一切俗緣看淡,不為假境,受物質之蔽害,隨遇而安,順事而接應。


身在紅塵之中,而心超出紅塵之外,能如此之人,方有道之可成就也。若能依此淺言而修持,完成三千功果,八百行滿,應赴紫府玉京之選,以成菩薩,再加幫助收圓渡世,就成佛之果位,永受紫府標名姓。


用心苦志修行,得道成真。參拜 瑤池老母,同赴龍華,賜爾吃一顆蟠桃,壽增千年,不老長生,一旦果就,人間天上,永流芳名,今願諸有緣後學,須勤習妙玄,既入寶山,不可空手而回,入此寶山,轉生最高貴之人身。


若再不知修,就是空手還,今世不渡自身,更待何世渡此身否。若能學吾能忍受人問無限苦,定做天上,逍遙自在,無量壽佛,豈不美哉,須知無量壽佛,就是大道成就,萬年不滅長生。


亦名無量光佛,乃煆煉金剛真性,現出舍利寶華,由六神通俱足,而常現光明,救渡眾生,離苦得樂,亦是阿彌陀佛另稱之佛號也。


宇宙真理聖道學院

Copyright 2017-20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