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RSS订阅 加入收藏  设为首页
37:聖道真詮

第十六回 實無所得

作者:大寰宇宙高真   来源:大寰宇宙高真   阅读:73   评论:0

第十六回_實無所得


第十六回  實無所得


「道」是何物?人云亦云,有如瞎子摸象,各自陳述,亦有如瞎子吞湯圓,各自心裡有數,卻無可具體詳述;因此,道本無名,強曰之「道」,正如佛家施設諸般名相解釋物像。


然則古來修行者難以計數,修道成道,在在證明此一大道之可貴,此一大道之可以超脫物外假像,復回真如之奧妙,只是無法如眼見物詳實記錄,因而有心修行者聞道之名,不知道之所在。


道之妙諦,多如過江之鯽,乃產生許多疑義,甚或退道者多。一貫大道衍傳福音,是以先得而後修,得與修均是直指道心所在,得道由賡續傳承天命之修者代天授之,使後學者可以得道。


此一傳承雖無實質具體之授受,然則與佛家之解釋物像之名相異曲同工,道將之名相化,由得者授予未得者,正如佛家名相將之解釋,使後學者進入奧妙知識之領域,即是成智之法。


因此,天道修子此一得,可謂減少初行之苦工與苦行,加強精進之動力,必需有此一得,可以幫助後學者躍進於初基之修行,既然必需有此一得,則其授予得之行者即是重要關鍵,可比擬任何一位師者。


因為此一精修之得者,若無確切之得,將使其所授予後學者之道無其功用,因此一貫大道之授者,其天命之領授非常重要,攸關後學者之成就。正如鸞門之正鸞,其領授天命,其著書普化、濟世度迷,在在均需天命之頒授。


如此方不致偏入歧途;天道修者亦必仰賴得天命者之授與引,才能由得而完全融入此一無名無相,卻無所不在之真理領域,乃成超脫生死輪迴、究竟無礙之真我境界。 


修行得失


修行之得與失,不似凡間利祿功名之得與失,可以由表象分判而確認。昔日彌勒心法之傳承,曾藉由類似今日鸞門引領行者出遊,親詣彌勒菩薩,而集繹成經,歷經無數傳承,今日成為彌勒一宗之法要。


藏密密法因各地民情文化之異殊,以虛空傳承而使密法生生不息,更有因人王之不定,而將法要伏藏,因應緣機而傳承,今日之伏密東傳即是。因此,法要之得是在使眾生可以信受正行。


為大道福音傳佈而努力之行者,定有正受天命之所得;一貫大道因應凡世諸般緣機而起伏,使得許多修子處於是非選擇兩難之間,各爭金線,各以己宗為是,乃致後學者徬徨無依,心志失措,甚至謗道、退道,時有所聞。


自古以來,大道每歷塵劫,並非天心不仁,是在人為;諸如:人君之影響,辦道錯失先修而引領錯誤,甚至私心作祟,導致道脈蕩然,在在均是人為,無關天意,只在緣機之形成而已。


今日大道福音遍佈,諸家正教人才輩出,乃眾生之福;雖然各家總有律例,卻須謹慎於人為之失,庶免人為之誤,重蹈道脈蕩然之劫;各脈辦道悉皆用心,可以袪除人欲、情劫,則道脈之盛,道風蔚然,更是不可同日而語。



真修實得


佛門有「律、戒、經、藏」諸部,因而循其法要而精修,得而精闢,弘法利生,是有「經、律、法、禪」等師;道家亦有「丹、符、氣、神」諸支成脈,因而修道必要循其法要專精而有所得。


人雖為萬物之靈,然則學習知識,從中蘊釀轉化成為智慧,此一過程可能要數十年、數百年,甚至數千年,而至不知何年何月,才有轉化成智的契機。在輪迴、在造作諸般因業之間,即如引力緊拉不捨。


但是在繁複轉智之間,卻可以破除諸般障礙的良方,即是專精人之智慧根器;雖然各自不同,但是學習環境卻是大同小異,因而勤惰之差即可顯現得失。一貫大道之修子,在天命之賢師前人無誤,在道脈方針不至悖離。


在佛規禮節之嚴明,在修行課程之層次分明,本是修行者非常良好依止之道場,既有圓融佛道之法要,又有正確無誤之天命,因何雖有普遍求道之修子,卻也多有心存猶豫徬徨之道子?


關鍵在於修道過程中,有分歧之理念,產生同道之間之爭議,因而後學者之失措,是屬必然。不論一貫大道之中,有開班之課程,有開班之法會,有弘法之道場,在進修之壇場中,可以端肅虔誠。


一離開壇場又被世俗色相功利所染著;究其因,一則修什麼,得什麼,不能確切了然,二則佛規禮節之嚴明,雖是道場端肅之要素,卻讓後學者不知此一繁文縟節之重要。


因而道子必要從心理認知,建立佛家淨土法門,以唸佛、禮佛可以超生死、了輪迴,直達極樂佛果豈是空談!因而此一道子禮佛、唸佛之專注,是如佛菩薩現身在前,作眾生之見證。


因而唸佛、禮佛必要誠心,使凡身成佛身,不要畫虎反類犬,必要確知其意義,始能由衷發心。不論任何道場、任何宗脈,放之四海皆準。譬如:佛門出家之緇眾必要使其知所為,而可堅持其所為。


正如出家捨身為佛、為法而成僧;譬如:耶教傳教師獻身於傳佈福音,悉皆知其意義,而能樂行,堅誠恒行,世之修子當宜由此體悟道程,堅定心志必可百分之百。


宇宙真理聖道學院

Copyright 2017-20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