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RSS订阅 加入收藏  设为首页
35:聖道密戒

第七回 轉識為智

作者:大寰宇宙高真   来源:大寰宇宙高真   阅读:120   评论:0

第七回_轉識為智


 轉識為智


首先,識者,有執也;智者,無礙也。復次,何謂「轉、成」?即在修行之次第。我人在修行過程中,絕多知道要開悟、要成就,甚至要無漏;但是窮盡一生之修行,到頭來絕大多數仍然落入六道輪迴之中。


其中癥結,即在不知如何轉識進而成智。我佛 釋尊住世常開演六識,以此妙諦,闡述我人六根作用。簡而言之,此識在於我人,可謂與體、性相融;淺白而言,即是已具此一通相。


蓋以人初落地,六根所緣即起作用,既經成長(亦即染著愈深),沿習成慣,此識即成我執。泛言之,即是我人緣此而執,認一切所知是真,所以無法轉識。聖道密戒即在闡述如何破除此一「執為真像」之識。


但是縱然去除執識,仍難開悟!究其竟,只緣身在此閻浮提中;故要「成智」。但是此智並非僅僅表面之智慧而已,此一智所代表之意義是「實相」,亦即一切本來之所在;才能藉此實相之認知,達到無礙、無漏。


淺舉一例而言:縱然修子已到破除六根所緣而產生之執識,但在此閻浮提地,仍然時時刻刻都在假象的侵擾之中。猶如海波浪濤層層進逼,使個人之執識終究再起新緣,故要提升成智之動能。


而此一動能,卻是要依仗深入經藏之明理,始有復我真如的境界。簡言之,「轉識」是一種恒修實行的克服我人與生俱來的認知,但在轉識之間,卻要開始潛心於靜態之探究性理,才能在未被執識侵擾之際,得以提升體性之絕佳質量,而恢復去假存真之實智。


彌勒三法


彌勒慈尊應緣,將以引渡 世尊遺眾;並以宗教之普化,乃為佛道雙修、顯密圓融,故由昊天 玉皇頒敕成立。早於佛諭、法旨同頒之際,立有註籍牒文,其中要旨即有「戒、度、行」。此即為彌勒三法,今乃分類闡述。


何謂「戒」?彌勒法教雖曰不急斷業、不入深定,然則 彌勒本願具大慈心,故戒在護生。此一戒律當然涵蓋我佛五戒十惡等在內,故求生彌勒淨土之行者皈依於『彌勒慈尊』,則此一慈戒不可不知。


何謂「度」?顧名思義即為廣引有緣善眾親近 彌勒慈尊、求生彌勒淨土。緣於慈尊係為 世尊所付囑引渡遺眾之未來下生佛,故彌勒眷屬自應體此宏旨,力行引渡有緣。


何謂「行」?此一行持廣泛涵蓋於彌勒顯、密教法,以利上生淨土。若僅以求生淨土為職志之行者,可以依一般教法修行。但若立志求生彌勒內院之行者,則六事之多修多分,以利上品上生內院。


不涉旁騖


必要深入彌勒法教之要義,亦即六事之行,必要時時刻刻俱在行持,且要不間斷。深願行者有所體悟而行。際值末法之期,雖曰各大宗脈力行引度有緣、賢才輩出;更是有歷代衍繹各宗教法,精闢立論。


啟發甚多慧根修行之人更能深入教法妙諦,進而弘法利生。然則此一大循環正是環環相扣,產生相對立的負面現象。各大宗脈既然大力引度有緣、弘法教義,所契入修行教法之行者,自難免良莠不齊。


有精進於彌勒教法之行者不敢有絲毫踰越,但亦有甚多藉此末法之期,親近道場容易、聽聞教法隨處可得,因此容易產生以下二個現象:正面之修子,有不能專精於彌勒教法,又廣泛接受到他宗教法,容易產生混淆。


若再有負面之煽惑,則容易步入歧途,或者退卻道心。負面在教法的衍繹上,原本就有各自的切入點以及見解,若有誤解,再經傳佈,則使許多精進修子產生疑惑及徬徨。


況且既在三期末法,則諸魔考道,更是容易將似是而非之見解或法義傳佈,使正信修子受此魔考。再則有許多人介於人、魔之間,以一知半解之法義,卻大放厥詞自稱開悟,乃誤導眾生。


諸此現象,均因修子旁騖他法而產生扞格或衝突,進而昧於自身所屬宗脈之教法。旁騖與博覽是有差別。修子若是在修行之中研閱任一宗脈之經典,是可喜現象;因各大教法均係上聖佛菩薩之教法,悉皆可以啟發修子智慧。


但若旁騖,意即進入修行他宗教法,則必定引起衝突。這在教法律戒中,會因各地風俗民情以及特殊情境中,頒訂律戒會有不同;更何況同一教門、不同法脈對教法之衍繹,都有極端對立的闡述!


因此修子必要戒慎於修行之旁騖,尤其彌勒修子之彌勒法義,因應末法殊勝擅巧之方便,更容易因他宗教法之涉獵,而對彌勒教法有所疏誤,反而成了求生彌勒淨土之一大阻障!


宇宙真理聖道學院

Copyright 2017-20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