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RSS订阅 加入收藏  设为首页
37:聖道真詮

第五回 性命雙修

作者:大寰宇宙高真   来源:大寰宇宙高真   阅读:169   评论:0

第五回__性命雙修


第五回  性命雙修


命乃後天精血之身,無有不壞之理。心法係天人合一之橋樑,為超生了死,不二法門。人凜父精母血,十月孕育,呱呱墜地,口開性化為魂,乃成三魂:氣輕(清)上升為神,濁(重)下墜為魄,乃落於臟腑之間。


故性即為靈神,命即為軀體。由此可見,先天真性(靈)融入後天水火風士四大假合之間,而一縷真靈,乃因六識污染,乃隨濁世而沈淪;四大假合腐敗之後(即為命終之後),真靈受六識業根所牽累。


必須墜於九幽,受冥曹陰律審判功過,因而不息輪迴,于焉產生。欲求在四大假合持續運作之間(即為生命過程),求得超生了死之道,必須性命雙修,使先天至理。


在儒曰:一貫大道。在佛曰:正法眼藏。在道曰:金丹大道。而自三曹普度,大開方便法門以來,名門正派之教外別傳,亦壽世傳道,廣渡有緣。今之心法傳佈,琳瑯滿目,一則可喜,一則可憂也者。


鸞門心法,乃融合三教心法,教外別傳,但心法既為天人合一,超聖脫俗之不二法門,故行持者,亦必須明悟鸞門心法之所在也。儒家以思想救世,佛家以修行為旨,道家金丹大道,卻完全是一門內修工夫。


而鸞門既已融匯三家之長,去蕪存菁,則自當內外兼修,亦即性命雙修之理也。在修道過程中,常有人發現,在道程上有階段性之瓶頸,難以突破,而對修道究竟之境界,產生遙不可及。


此一意念,相對產生心障,乃致意識受此念障所蔽,毅志因而挫退,實則道程究竟之境界,乃為文字障,其意義不外脫離此一輪迴苦海而已。時常可見善刊之中,登錄超生了死,超凡入聖等語句。


並非即是達到某一種特定境界,才是修道的最高境界。道程上的修持,有許多考道,而對此無形障礙,不但修道子難免,一般眾生更是難免。因而末法時期,鸞門之方便法門,更普及於眾生矣。


佛家重戒律,嚴法束縛,雖然有其約束力量,但身處如今整個社會風氣之功利,卻有更多人,難以接受清規戒律,而在此徬徨之間,心靈迷惘,則對道程無所助益。


相對的,鸞門方便法門,卻有過於疏散之缺失,又易引起修子之質疑,故今修持必須兩相兼顧,分寸適中,則性命雙修,是為中庸之道也。


修靈之定


所謂定也者,即是使本身元神處於真空狀態,而達到修煉元神的境界;一般而言,有入靜與入定之分判。入定即是元神修煉的境界,而入靜僅止於人身心識、意識的平靜狀態。


故入靜屬於修身養性的境界,而入定才是達到真正忘我的境界。今之修道子,大都著重於功德之行持,以及道理的勘悟,而鮮少注意到元神的入定,是一種高深的行持法門。


古來修道者,每日功課,坐工是其必修之一環,藉著坐工的火候,煉靈的深淺,可以使真靈之元神,逐漸解脫假體之束縛,而顯現元神的靈通力。今夜將此坐功,分列於后,以資眾生參研:


1 入靜─即是在身心處於繁紊的環境,使思緒趨於平靜,亦即僅止於掃三心、飛四相,驅除雜慮的靜坐工夫而已。


2 入定─入定之坐息,必須較諸入靜之工夫,尤為深進一層,先行驅除雜慮之後,氣行周天,而氣機之暢然無礙,則可解除人身之重量與地心之引力,而使軀體介於空間(此種境界,乃在行持者可自覺)。


在氣機無礙,神隨氣轉,而上泥丸,出玄竅,而後不附於體,即為神遊太虛之境界,則入定功夫,可謂有成。修定,在修道過程中,是一門捷徑,也是由古至今從未失傳的修行法門。


唯有分別者,乃在行持功夫之深淺,而得其效益之厚薄而已。今時修道子,鮮少有人付出恆心毅力,在入定這一功夫下行持,故不見其效益,則行持者日少;當然亦因入定之修持,乃須恆久不怠,故半途而廢者,比比皆是。


入定之坐工


1 作習須定時,蓋天、地、人三才一體,天地精華則在於子夜及卯晨,故此二時皆為可行。


2 坐宜端整,雙盤而坐,乃為苦行坐工,即以緊繃筋骨為靈神作用,故能行則行,不行亦宜端坐。蓋人身端坐,有助氣機運轉,唯聚神不易,則事倍功半。


3 一經坐定,先行吐納,導引氣機,以意行氣,使之無礙,驅除自在之阻力(即為本身所具之自然力)。


4 凝神之前,必有紊念,故宜擇一定點,或事物專心而注,先見其物,後見其影,直至視如不見,或想而不暇,則思緒不亂,有助凝神。


5 日日行持,分階段而行,以達到將坐工融為本身之一環,則隨時可坐,時可煉,以收事半功倍之效。


在行持過程間,有三大異象,不足為奇,無須大驚小怪。一則體有發熱、或輕昇上浮之象。二則短期便秘(五─七天)。三則食慾遽退或遽增,及不畏寒冷。以上現象,乃為行持有所精進之現象,不足為怪。


總此而言,坐工可分為一般之修身養性以及入定。而入定境界,又有宗脈之別,如佛家禪定,乃重心性空靈,空無一物而入定,乃屬平素即已修定;而道家或一般在家修子,禪定不易體會。故修定煉神,則須由坐工而起。


靈定


所謂靈定,即是將靈神安制,不使其浮動,以資生養修息;靈定不是入靜,也非入定,因為入定與入靜是一種結果,而靈定只是結果之前的一個過程而已;既是過程,則其始末則有必要加以詳述。


人有性命,始能生息,性即為凜承天地精華所成,故曰靈。命乃父精母血而孕育,屬四大假合體,故曰命。人有性命,乃得生長而體漸成,而形體愈重濁,而靈乃受庇護於內,亦因而受累,受蔽障。


漸漸失去先天自主之靈活,故人生於世,大都只見其體,而不見其靈。是故修靈,使其一則可受體命之庇護,二者可以自主,復元先天之至善,達到以性用命,以命養性,內外雙修的最高境界。


理論闡述已畢,則其實際靈定之修持,則必須依下列步驟而行:


1 靈定不拘於坐工之間,禪定有坐臥行立,俱可曰禪。而靈定亦如是,不拘形式,只要知所行持即可。


2 靈定之過程,必先在於俗慮下放,若有縈心牽掛,則識神不寧,加緊張力干擾愈重,無以定靈。


3 坐臥行立雖可不拘,但必須有下列幾項之限制:眼不可全,因為眼全閉,心易放鬆,則靈無所安定。息不可劇,氣息過劇,引動氣機,氣行則靈弱,無可靈定。體莫不淨,體若不淨,易生騷癢,體動則靈浮,不易定制。


以上,雖為限制,但卻非一成不變,行持日久,仍可克服。整個靈定之過程,以臥而行持靈定為例。人之臥,大都即將入睡,故睡前亦可靈定,睡前先莫眼全閉,可有三七或二八之睜閉,使眼不因全閉,而產生幻象。


體軀睡姿不拘,唯莫犯前述限制即可。調整氣息,使之不劇,則氣息徐徐之間,眼神視線則漸失,靈力外相之感漸失,識神作用漸鬆,則靈神復甦有力,可不受假體所蔽障,達到靈定之效果。


坐、行、立,俱在靈定一小段時間後,因識神作用加緊,則可如夢初醒,則是一次靈定之始末,而臥之睡定,則可在任其睡去,且無礙靈定之效果。


宇宙真理聖道學院

Copyright 2017-20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