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RSS订阅 加入收藏  设为首页
06:天律六卷

第八回 恨怨章

作者:大寰宇宙高真   来源:大寰宇宙高真   阅读:55   评论:0

第八回_恨怨章


第八回 恨怨章


太上曰聖人沒有欲望,沒有過度的貪求,所以心中沒有怨恨,快樂而自由,不分人我是非,所以與上天同樣逍遙自在。守身在於自己,時常保持快樂。心念跟隨外緣而妄動,心神已經向外遊走


每日四處追求,則心多怨尤,追求或許能得到,索討而產生仇恨,索討不成則生怨恨,怨恨生於內心,不知道要制止,要如何才能停止心中的不滿,這將會禍害自身。小人多欲,所以多貪求,多貪求則多辱


不知滿足則產生仇恨,仇恨生出,於是做出違害他人的事。心中充滿憤怒,上天對他感到厭惡,災難即將來臨,未來令人擔憂。


所以君子只為道義而不為自身,只為了守身而不為了貪求,沒有貪求,所以沒有怨恨,又如何會有怨尤?因為沒有怨尤,所以能常保安樂。


孔子曰「干求」是希望能夠有所獲得,滿足則歡喜,不滿足而失望,這還算是平常的事。「咒恨」是因為得不到所要而產生怨恨,怨恨而生憤怒,憤怒而成為咒恨。不去索求則沒有怨恨沒有怨恨則沒有怨尤,又如何會有怨恨?更何況是咒恨。


有貪求則希望滿足,不能免除索求,索求不到則怨恨,不滿足則怨尤,怨尤是咒恨的原因。聖人沒有貪求,沒有欲望,所以常保歡樂。小人多欲望,所以多貪求,多貪求所以多怨恨,怨恨則咒恨跟隨而起。怨恨別人不能滿足我,咒恨別人吝嗇,怨恨別人不顧及我,咒恨他人無情。


妄心動,惡心起,咒恨表現於言語與臉色嫉妒陷害埋藏於計謀,則罪惡也潛伏於未來,而報應將跟隨於身影。詩曰:「潛雖伏矣。亦孔之昭。」就是在說這個。咒恨既然生起,罪過將不免於懲罰。


玉尊曰擁有而不肯施捨,不能免除吝嗇的過錯。沒有而不肯安於自己的命運,已經難以免除過分要求的過錯。要求有滿足與不滿足之分,這也是人之常情,心生咒恨則有違背道理的罪過。心生怨尤,天譴也將隨之而來,怨恨所感應的災禍,反過來要從報應去償還。


★窮不守分,貧不勤業,干求不遂,便生咒恨之罪。削其壽祿,註餓殍籍,以困阨益深,潦倒餓殍報。入溟冷獄。轉世乞討流落。


★奸狡昧賴,屢貸無償,干求不遂,便生咒恨之罪。削其壽祿,註惡死籍,以遭兇惡死報。入金剛、溟冷獄。轉世牛犬。


★嫖賭敗家,流蕩廢業,干求不遂,便生咒恨之罪。削其壽祿,註凶死籍,以刑禍凶死報。入鑊湯、銅柱獄。轉世豬犬。


★結黨為非,游手撞騙,干求不遂,便生咒恨之罪。削其壽祿,註凶死籍,以禍遭打殺,牢獄官刑報。入金剛、鑊湯獄。轉世野獸。


★煙酒耗業,懶惰傾家,千求不遂,便生咒恨之罪。削其壽祿,註凍餒籍,以病苦呻吟,餓殍慘死報。入金剛、溟冷、銅柱獄。轉世餓犬癩狗。


★好尚穿食,奢侈敗家,干求不遂,便生咒恨之罪。削其壽祿,註餓殍籍,以禍事顛連,流落餓殍報,入銅柱、火車獄。轉世乞討膿血。


★好事多謀,專營鑽覓,干求不遂,便生咒恨之罪。削其壽祿,註流落籍,以潦倒流落報。入屠割、普掠獄。轉世飛禽,再轉溷濁蛆蟲。


★餽求陞遷,謬要拔擢,賂懇宥免,挾故求貨,干求不遂,便生咒恨之罪。削其壽祿,註卒死籍,以神譴天災,凶阨卒死報。入金剛、鑊湯、屠割獄。轉世困阨苦惱,流落無告。


以上諸條,一求不應,便生咒恨,二過。屢求一不應,便生咒恨,五過。所求非禮,反咒恨不應,十過。更起心傾害,五十過。傾害已成,百過。致命,五百過。百過一罪,奪一算,十罪奪一紀。


致命,不問過之多寡,皆以奪紀論罪。或以刑殺報,或以索冤惡死報,其所咒原係正直忠良,加三等。但有何等咒恨,即如其咒而報之。


妄自干求不自羞,反加咒恨罹愆尤;

鬼神瞋怒陰呵譴,如咒相還果報投。


【原文】


◆恨怨章干求不遂 使生咒恨


太上曰:「至人無欲,聖人無妄求,故常無怨。以樂自由,無人亦無我,與天同遊,守之者在己,樂哉其悠悠。夫念逐緣動,神已外遊,日營營而求,則多怨尤。求或得之,索而興仇。求而不遂,惟怨之由。怨生於內,而不可遏,其焉可休,將貽身憂。


小人多欲,故多干求,多求則多辱,不遂兮其仇,咒恨生兮,害為之投,心為之戾,天厭兮其憂。是以君子。為義不為利,為守不為求,無求故無恨,其又何尤?夫無尤故休。」


孔子曰:「干求也者,希望其有所得而來,遂則喜,不遂則悵悵然,此猶之乎常也。咒恨也者,悵而尤,尤而怨,怨而怒,怒而為咒恨也。夫不求則無怨,無怨則無尤,又將焉恨?又何況於咒也!


求則遂,而不免於索,索則怨。弗遂則怨,皆咒恨之由。聖人無妄求,以其無欲。無欲,故常樂也。小人多欲,故多求,多求故多怨,怨則咒恨隨之矣!恨人之不我即,則況其吝。恨人之不我顧,則咒其無情。


妄心動,惡心起於隱微,咒恨形於言色,嫉害伏於機關,則罪戾亦潛於遲速,而報應斯隨於形影。詩曰:『潛雖伏矣,亦孔之昭。』此之謂也。咒恨既興,罪垢將不免於罰。」


玉尊曰:「有而弗舍,固不免於慳吝之咎。無而弗守,已難辭乎干求之尤。求有遂、弗遂,亦人事之常,便生咒恨,則為悖理之罪。咒恨之心生,天罰亦隨機而至,怨之所嚮,報反而償。」


宇宙真理聖道學院

Copyright 2017-2024